連杯的文化意義與藝術表現 郭伯佾著
根據調查:臺灣的原住民中的排灣、魯凱與卑南三族,都有使用連杯的習俗。在這三種原住民族群的社會中,連杯乃是十分具有文化意義的一種器皿。連杯雕製精美,不僅是結婚典禮或各項節慶裡供新人或朋友等合飲的聖器;也經常成為原住民木雕等藝術作品的創作元素。所謂「連杯」,通常是指用一整塊木材所雕刻成的雙人共用的飲酒器皿,中央為兩只並排的酒杯,兩端各有一握把,一稱「雙人杯」,原住民語呼為Langale(註一)。原住民喝酒,最初應該也是各人喝各人的,所以大概會先有竹製或木製的「單杯」,原住民語呼為Karutaile(註二)。其後為了表示愛情或友好,於是拿匏瓜殼作成較大型的酒勺,供兩個人一起喝酒(註三)。最後才又將木製的單杯增加為雙杯並排的連杯。學者研究指出:排灣族具有「高度發展而和社會制度相結合的物質文化優勢」,而且也「是一個同化力很強的民族」(註四)。因此,我們有理由相信:連杯的製作應該是出自排灣族人的創意;魯凱族與卑南族的連杯,則是受到排灣文化影響而有的(註五)。
(圖一: 連杯可分成單連杯、雙連杯和三連杯。單連杯是頭目專用,象徵獨一無二的權威;雙連杯則是在節慶或是締結盟約時使用,象徵心心相連;三連杯比較少見,通常使用在必須有第三者見證的情形下。)
而誠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田哲益先生所說:「排灣族能設計出連杯『拉奈克』這種器物,實在是相當浪漫的事。」(註六)雕製連杯,大多採用質地堅密、不易損壞且不滲漏的木材;例如:烏心石、山菜豆、櫸木、紅檜、肖楠……等是。圖一為屏東縣來義鄉排灣族木雕藝術家塗南峰先生所製作的−郭伯佾連杯的文化意義與藝術表現34國教之友•第58卷第2期專輯連杯,木材為肖楠;長六十六公分,寬九‧五公分,高五‧二公分。整件作品的設計主要採用「對稱」的藝術手法(註七):中央刻一只陶壺,陶壺左右各有一條百步蛇,蛇頭向內,守護著陶壺(註八);百步蛇的外側各有一只八角形酒杯,酒杯靠兩端之處各有一截青銅刀之刀柄,以供喝酒的兩人手持。陶壺、百步蛇與刀柄部分皆刻有菱形或三角形花紋,並加彩繪(註九)。
(上圖為Alteam 我聽 以連杯為理念而設計的入耳式耳機 AH-101m商品連結http://www.alteamaudio.com/products/ah-101m
田哲益先生的研究指出,排灣族連杯的用途有四—1婚禮中,新郎、新娘用它來喝酒,表示夫妻同心,相敬如賓。2勇士準備出獵,出發前用連杯來喝酒,表示勇敢能同心面對困難,合作無間。3與敵人復合,並立約同心。4對尊貴之賓客致最高的敬意,表示友誼(註一○)。圖二為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藝術家峨格先生的一件刻畫「求婚」的石板雕,畫面右方之女子左手拿著一件連杯,身旁的男子以右手拉著女子的右手,希望兩人能共飲連杯酒,永結連理。圖三為三地門鄉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先生的石板雕,畫面中以連杯共飲的兩人當為頭目與勇士。連杯後來也「在排灣族的祭典儀式或節慶中拿出來使用,不僅聯繫彼此的情誼,同時特別有一種溫馨和諧的感受」(註一一)。在魯凱族中,連杯主要是用來化解族人之間的仇恨、慶祝戰爭的勝利,平時也可用來款待親友或貴賓。屏東縣瑪家鄉魯凱族木雕藝術家撒卡勒牧師表示:以往族人為了土地糾紛,或是打仗爭鬥,而有所不合,雙人杯象徵和解,在和平的前提下,用雙人杯飲酒,化解怨恨。或是戰爭結束時,供頭目與英雄共同飲用,迎接和平的到來。平時也可以用在第一次款待親朋或貴賓時使用,表示慎重。雙人杯是專門為男人所設計的器皿(註一二)。圖四為撒卡勒牧師所雕刻的石板桌,其上有頭目與英雄以連杯共飲之紋飾。訪談時,撒卡勒牧師一再反對連杯供婚禮使用的說法;因此,他才會在展品的文字說明中強調「雙人杯是專門為男人所設計的器皿」。只國教之友•第58卷第2期35專輯是,在一幀題為「東魯凱族新婚夫婦合飲連杯」的照片中,那對新人所使用的連杯底部赫然簽著「撒卡勒」三個字(註一三)!根據此幀照片,則顯然在東魯凱族的婚禮中亦有新婚夫婦合飲連杯酒的儀式。關於此一問題,撒卡勒牧師解釋:這是台灣光復以後才有的做法;傳統的魯凱族人實無婚禮中新人合飲連杯酒的習俗(註一四)。至於連杯實際使用的情形,根據林建成先生的調查指出:屏東來義排灣族頭目高武安家中喝連杯酒的習俗,通常對著日出方向,兩人一起喝,在喝完後可以指定在場人士輪流共飲,被邀請的人少有拒絕的,家族人表示,連杯上的酒杯設計距離是有一定的規範,例如多大的距離才可以臉貼著臉,表達親近關係(註一五)。除了兩只的連杯之外,尚有三只的連杯,稱為「三連杯」或「三人杯」,原住民語呼為Telu(註一六)。圖五為撒卡勒牧師所雕製的三人杯,木材為檜木,長一一六公分,寬一一公分,高一六公分。三只酒杯並排成一直線,兩端各有一段握把。中央酒杯的左側銜接一面孔朝前之人頭,右側則銜接一只陶壺。人頭之左與陶壺之右各銜接一只酒杯。左側酒杯之左與右側酒杯之右各銜接一面孔朝上之扁平人頭。左側人頭之左與右側人頭之右各有一握把。除了中央酒杯左側之人頭與右側之陶壺以外,本件三人杯主要仍是採取對稱的手法來設計;其主題則在表現頭目、長老與英雄三人在祭典中同飲連杯酒。三連杯的用途,排灣族人主張是為結婚典禮而設計。據臺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排灣族木雕藝術家Sabari表示:「新人一起喝連杯酒,請頭目見證時,新郎新娘分站兩邊,頭目在中間,共同喝連杯酒,這也是部落裡的一種無上光榮。」(註一七)魯凱族的撒卡勒牧師則有不同的主張,他認為:三人杯:在獵人頭的祭典,供頭目、長者與英雄三者同飲,全部落的男士、勇士們,都齊聚一堂,隆重盛大,藉由勇士舞大聲喊叫、歡呼,是一場祝福、慶賀與英雄的祭典(註一八)。圖六為撒卡勒牧師一件木板雕的36國教之友•第58卷第2期專輯局部,刻畫頭目、長者與英雄以三人杯共飲。三只連杯當係從二只連杯再衍生出來的,可能是晚近才產生之物。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許坤仲先生認為,三連杯乃現代雕刻家的創意之作,為傳統所無。除了連杯、三連杯之外,在原住民的藝術作品中還出現七連杯與八連杯。如:圖七為撒古流先生的木板雕局部,刻畫山豬與人共飲五連杯;圖八為撒古流先生的木板雕局部,刻畫百步蛇、鹿與人共飲七連杯。這更加明顯地是「現代雕刻家的創意之作」,因為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,五連杯或七連杯並不存在,恰如山豬、百步蛇或鹿不會與人共飲連杯酒一般!
註一、此據魯凱族撒卡勒牧師所述,排灣族巫瑪斯先生所拼寫。田哲益作「Ragal」音譯為「拉奈克」,見:《臺灣的原住民—排灣族》,頁二七六,臺北,臺原出版社,二○○二年一月,第一版一刷。林建成謂「稱為lanaik」或「稱為linnak」,見:《臺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》頁一一六、一三二,臺北,藝術家出版社,二○○三年九月再版。
註二、此據撒卡勒牧師所述、巫瑪斯先生所拼寫。東排灣Bilalaun部落的頭目宋賢一稱單只杯為krudai,見:林建成,前引書,頁一三三。
註三、如《臺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》頁一○四所收「布農族素人雕刻—合飲連杯酒」一件作品,其中兩人手中所拿的「連杯」實為匏瓜瓢;而在布農族「報戰功」的儀式中,也的確看到有拿匏瓜瓢合飲的情形。
註四、見:潘英,《臺灣原住民的歷史源流》,頁一○八,臺北,臺原出版社,二○○○年五月,第一版第一刷。
註五、據臺東縣知本鄉建和部落卑南族的哈古頭目表示:卑南族原本只使用單杯,竹雕者用以祭祖,木雕者用於其他場合。自從與排灣族通婚國教之友•第58卷第2期37專輯後,覺得在婚禮上夫妻使用連杯敬酒的文化很好,就開始接受排灣族的這個習俗。
註六、田哲益,前引書,頁二七六。
註七、「對稱」之藝術手法,最能展現典雅或莊嚴之美感,為排灣族人所喜愛;甚至在編串琉璃珠時,亦多採用之。
註八、排灣族傳說:遠古時期,太陽神產了兩個蛋於陶壺中,命令百步蛇加以守護;後來陶壺中的蛋孵化,就是排灣族的祖先。因此,「排灣族藝術家Sakuliu說,其實百步蛇是人類的伙伴與朋友,牠也是排灣族人的吉祥獸,當初牠是來守護陶甕中太陽所產下的蛋,待孵化出排灣族的祖先後返回蛇族,因為牠有許多的『平民百姓』,例如青竹絲、龜殼花等皆是。」見:林建成,前引書,頁二三○。
註九、或謂:排灣「族人喜愛在杯體上裝飾百步蛇紋或人像紋等,添加了酒杯的價值感。」見:田哲益,前引書,頁一一六。
註一○、田哲益,前引書,頁二七七
註一一、林建成,前引書,頁一三三
註一二、此段文字為「撒卡勒文物陳列館」之展示品說明文字。
註一三、見:林建成,前引書,頁一三三。
註一四、據同為西魯凱族、家住屏東縣霧臺鄉的杜蕙蘭女士表示,傳統的魯凱族婚禮中的確有新人合飲連杯酒的習俗;後來,因為大部分的魯凱族人改信基督教與天主教,改在教堂舉行婚禮,遂不再在婚禮中喝連杯酒。
註一五、林建成,前引書,頁一三三
註一六、此據撒卡勒牧師所述、巫瑪斯先生所拼寫。
註一七、林建成,前引書,頁一三三
註一八、見:撒卡勒文物陳列館之展覽說明。參考書目(略)作者係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學部專任副教授兼人文組召集人
圖一來源http://www.dmtip.gov.tw/Aborigines/Article.aspx?CategoryID=6&ClassID=24&RaceID=5
(來源: 國教之友‧第58卷第2期P.33-37。連杯的文化意義與藝術表現‧郭伯佾著)
留言列表